富宁县3个地名被列入文山州第一批州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近日,文山州民政局正式公布第一批州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富宁县有3个地名文化遗产入选。其中,剥隘、归朝两地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认定为历史城镇名,鸟王山独特的自然风貌,被认定为著名山川名。这是富宁县积极推进地名文化遗产分类分级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
近日,文山州民政局正式公布第一批州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富宁县有3个地名文化遗产入选。其中,剥隘、归朝两地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认定为历史城镇名,鸟王山独特的自然风貌,被认定为著名山川名。这是富宁县积极推进地名文化遗产分类分级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
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列入“十四五”时期成就亮点,全会在描绘“十五五”首都
11月16日,“触摸龟兹古韵践行文化传承”2025年龟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活动在新疆库车市开幕,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龟兹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活化路径。
从秦始皇陵的XR沉浸式体验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国潮狂欢,从永兴坊通过三维建模复原唐长安城108坊的繁华景象到曲江新区文创产品的破圈传播……在数字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西安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创新实践,让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活起来”“潮起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
从故宫的百万件文物到敦煌跨度千年的经典壁画,从纸质文物到大型遗址,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在时光流转中面临着自然侵蚀、材料老化、人为干预等多重挑战。随着时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已从单纯的修复技艺升级为融合教育、科技、管理的系统工程,但在实践中仍遭遇标准滞后、人才短缺、理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未来的资源。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中,文化遗产如何摆脱静态保护的窠臼,融入当代生活并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成为一道时代课题。苏州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同时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探索,通过系统保护、机制创新、活态传承、国际交流,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期理论版刊登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部分专家的理论文章,围绕“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和主要目标,针对南阳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刻阐述,助力全会精神的
通榆王氏剪纸历经家族三代传承,其剪纸题材多表现家乡风貌与民俗生活,造型生动,构图丰满,风格细腻秀丽。2020年8月,通榆王氏剪纸被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湖,有“中华第一城”之称的良渚遗址,通达江海、运济天下的京杭大运河……素有“文物之邦”美誉的浙江,拥有多处世界遗产,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结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对于这些遗产背后的申遗故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及环境变化,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逐渐消失或损毁的风险。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混合现实(MR)技术作为一
近日,河南省民政厅公布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市入选3个“千年古县”、4个“千年古镇”、7个“千年古村落”,展现了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扎实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文化传承的活态基因,承载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一些遗产项目因传承人老龄化、传播渠道单一陷入生存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保护方式难以全面呈现非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11月2日,“万方乐奏有于阗——新疆和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该展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和田地区行政公署联合主办。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3日讯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肩负着征集、传承、保护、传播、弘扬青岛城市优秀文化遗产,促进青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事业发展的工作职责。为全面展示青岛地域文化,进一步强化文物保护、充实
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名城古厝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福州市古厝利用现状和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建设情况介绍,通过福州文庙、吴石故居等经典项目案例详细了解了古厝图则三维可视化、文物修缮工程HBIM应用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
10月31日,2025年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共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市民共建共享”平行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中国、意大利、尼泊尔等国的专家学者、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人员齐聚蓉城,围绕考古遗址展示、公众参与、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开展研讨,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历史文
为有效保护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实施保护工作的对象,文化局确认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相关名单已于10月30日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刊登公布。
十八世纪,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最东端的兰萨罗特岛遭遇一连串的火山喷发,良田沃土被黑色的火山灰覆盖,变成不毛之地。面对无情天灾,当地农民没有放弃家园,他们因地制宜,在火山砾石中凿出深浅不一的凹坑,保护作物免受海风侵袭,又铺上细密的火山灰层,保留每一滴珍贵的水分,反哺
10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第二届人民艺术论坛暨“人民艺术·匠心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学术引领实践、以艺术服务人民,让非遗在现代生活焕发新生。